光化學反應
大氣污染的化學原理比較復雜,它除了與一般的化學反應規律有關外,更多的由于大氣中物質吸收了來自太陽的輻射能量(光子)發生了光化學反應,使污染物成為毒性更大的物質(叫做二次污染物)。光化學反應是由物質的分子吸收光子后所引發的反應。分子吸收光子后,內部的電子發生能級躍遷,形成不穩定的激發態,然后進一步發生離解或其它反應。一般的光化學過程如下:
( 1 )引發反應產生激發態分子( A* )
A (分子) hv → A*
( 2 ) A* 離解產生新物質( C 1 , C 2 …)
A* → C 1 C 2 …
( 3 ) A* 與其它分子( B )反應產生新物質( D 1 , D 2 …)
A* B → D 1 D 2 …
( 4 ) A* 失去能量回到基態而發光(熒光或磷光)
A* → A hv
( 5 ) A* 與其它化學惰性分子( M )碰撞而失去活性
A* M → A M ′
反應( 1 )是引發反應,是分子或原子吸收光子形成激發態 A* 的反應。引發反應( 1 )所吸收的光子能量需與分子或原子的電子能級差的能量相適應。物質分子的電子能級差值較大,只有遠紫外光、紫外光和可見光中高能部分才能使價電子激發到高能態。即波長小于 700 nm 才有可能引發光化學反應。產生的激發態分子活性大,可能產生上述( 2 )~( 4 )一系列復雜反應。反應( 2 )和( 3 )是激發態分子引起的兩種化學反應形式,其中反應( 2 )于大氣中光化學反應中最重要的一種,激發分子離解為兩個以上的分子、原子或自由基,使大氣中的污染物發生了轉化或遷移。反應( 4 )和( 5 )是激發態分子失去能量的兩種形式,結果是回到原來的狀態。
大氣中的 N 2 , O 2 和 O 3 能選擇性吸收太陽輻射中的高能量光子(短波輻射)而引起分子離解:
N 2 hv → N N λ< 120 nm
O 2 hv → O O λ< 240 nm
O 3 hv → O 2 O λ =220 ~ 290 nm
顯然,太陽輻射高能量部分波長小于 290 nm 的光子因被 O 2 , O 3 , N 2 的吸收而不能到達地面。大于 800 nm 長波輻射(紅外線部分)幾乎完全被大氣中的水蒸氣和 CO 2 所吸收。因此只有波長 300 ~ 800 nm 的可見光波不被吸收,透過大氣到達地面。
大氣的低層污染物 NO 2 、 SO 2 、烷基亞硝酸( RONO )、醛、酮和烷基過氧化物( ROOR ′)等也可發生光化學反應:
NO 2 bv → NO · O
HNO 2 ( HONO ) hv → NO HO ·
RONO hv → NO · RO ·
CH 2 O hv → H · HCO
ROOR ′ hv → RO · R ′ O ·
上述光化學反應光吸收一般在 300 ~ 400 nm 。這些反應與反應物光吸收特性,吸收光的波長等因素有關。應該指出,光化學反應大多比較復雜,往往包含著一系列過程。
北京天優??瞪锟萍加邢薰?/span>
官網:http://www.warrior-affiliate.com/
服務熱線:400-860-6160
聯系電話/微信:13718308763
QQ:2136615612 3317607072
E-mail:Tianyoubzwz@163.com